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

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

发表于:1970-01-01 发布人:洞庭山碧螺春网 来源:东山农林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:

本文由碧螺春洞庭(山)碧螺春苏州碧螺春东山碧螺春http://www.bilochun.com 编辑,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!

一、基本情况

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,将在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建立小叶原种种质资源库,并在地方品种小叶群体种中,通过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检测,选育良种,培养无性系苗木,建立良种示范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,全面保护和开发洞庭山碧螺春茶地方良种。项目还将联合苏州市林业站、苏州大学农业科学与技术学院,实施遗传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,与吴中区东、西山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合作,保护、选育和开发地方优良品种,通过无性系良种的培育和推广,保护原产地域种质资源,优化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种结构,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质量与产品品牌,并且提高广大茶农经济收入。

二、项目组建的必要性

洞庭山碧螺春茶树栽培已有300多年历史,以“形美、色艳、香浓、味醇”而闻名中外,为历代朝廷贡茶。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已成为苏州城市的名片,苏州旅游的品牌,苏州历史文化的象征。苏州洞庭东、西山以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独特的果茶栽培模式,孕育出香浓美味的碧螺春茶,洞庭山碧螺春茶在2002年被国家列为原产地域保护对象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料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,近年来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,由于经济效益好,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,目前已有栽培面积2万余亩,年产量160吨,年产值近1亿元,茶叶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。保护和开发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,对保护地方品种种质资源,提高茶叶品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。

1.保护种质资源是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保护的需要

苏州洞庭东西山目前栽种的茶树品种大多为太湖原种茶,由于全部用种子繁殖,个体间存在差异较大,我市碧螺春茶地方品种选育工作还刚起步。近年来,发芽早的茶由于采收早,经济效益高而倍受茶农的喜欢。去冬今春,东、西山个体经营户,从浙江等地大量引进外来品种,以浙江“乌牛早”为主,由于该品种极不适宜加工碧螺春茶,盲目大量引入后,将严重影响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品质。通过保护种质资源、遗传分析、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工作,在地方品种中选育发芽早、叶小、适制性好、品质优的单株,通过无性繁殖方法,建立无性苗良种示范基地和无性苗繁殖基地,建立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种资源库,为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提供种源。

2.项目建设是碧螺春茶未来发展的需要

保护洞庭山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,选育庭山碧螺春茶树优良品种,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,是未来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保护和开发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,全面推广无性扦插繁殖技术,该项技术既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,又具有繁殖系数大,方法简便,扦插后发根成苗快,成活率高等优点。用扦插苗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,其茶叶外观和内质整齐一致,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。同时大力推广营养钵扦插育苗技术,短期内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无性种苗繁育基地,满足社会发展需要。

3.项目建设也是打响碧螺春茶品牌的需要

洞庭山碧螺春茶是苏州的品牌,保护和开发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,充分利用传统地方品种资源优势,建立品种资源保护库和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,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、纯真地方良种,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,促进原产地域洞庭山碧螺春茶园品种结构的调整。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洞庭山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,发展地方良种,提高茶叶质量,打响茶叶品牌,增加茶农收入,为进一步发展洞庭山碧螺春茶叶产业打好基础。

三、项目的可行性

1.技术可行性

吴中区东山镇农林服务中心自90年代起就对碧螺春茶地方品种进行研究和开发。近年来,联合苏州市林业站、苏州大学等科研教育单位共同承担江苏省农业三项更新工程项目,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,对洞庭山碧螺春茶树品种选育、品质分析、繁育技术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,在地方品种中已筛选了近二十个优良单株,其中“碧螺1号”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300余亩,这些经验和工作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同时根据东山镇茶叶生产特点,研究和突破营养钵繁育扦插技术,利用春芽后的种穗进行扦插,实现当年扦插当年出圃。在扦插繁殖技术上有独特的创新之处。实际证明,该技术具有扦插成活力高,方法简便,定植后苗木易于管理,生长迅速等特点,深受广大农户欢迎。

本项目的技术工艺路线:在东山建立碧螺春小叶原种种质资源库;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保护区内选择发芽早,内在品质优,产量高,适制性好的地方小叶品种,通过无性繁殖建立品种资源圃,经过对比和分析后,筛选出3-5个优良品种(单株)。建立无性系良种采穗园和扦插繁育基地,建立无性系良种示范园。

2.经济可行性

(1)经济效益

项目按每年培育种苗8万穴(30万株)计算,三年共培育种苗24万穴,每穴3元,计72万元。24万穴苗可推广种植240亩,投产后每亩比常规品种茶提高2000元,每年增加收入48万元。项目实施后辐射带动面积达5000亩,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。

(2)社会效益

项目的实施可选育和培育优质洞庭山碧螺春茶地方良种,填补洞庭山碧螺春茶良种空白,推广传统地方良种,保护种质资源,提供优质扦插种苗,减少了外来品种对原产地域的冲击。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培育,优化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种结构,提高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品质,带动原产地域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品种结构调整。

(3)生态效益

洞庭东山的青山绿水,优美环境,离不开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茶叶和果树。优良茶叶品种培育和种植,将促进东山镇茶叶和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,增加植被覆盖,美化环境,改善生态环境条件。

因此,本项目实施后,其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是相当显著的。

3.项目建设已有的基础条件

吴中区东山镇农林服务中心在东山镇星光有10亩种苗繁育基地,2004年已成功扦插繁育营养钵茶苗1万穴,成活率达到95%以上,掌握了整套扦插繁殖技术。在传统地方品种中已选育了“碧螺1号”早芽品种,该品种母本树已有100多年历史,具有发芽早、品质优(茶多酚、氨基酸等含量高于普通茶叶品种)、小叶、适制性好等特点,在洞庭东山镇通过无性繁殖已推广种植300多亩,形成了一定的规模。近年来,通过调查与生物学特性观察,在地方品种中已选育了近20个优良单株,目前正在观察和对比试验中。

四、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

1.项目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

本项目主要针对原产地域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、选育和开发,在传统地方品种中筛选出芽早、质优、适制性好的良种,通过无性扦插培育种苗,加快地方良种的示范推广,促进品种结构调整,保护和开发原产地域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,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品质。

 

2.项目建设期内主要达到的目标与任务

本项目建设期为三年(2006年 ―2008年),在三年内建立5亩小叶原种种质资源库,筛选出3―5个碧螺春茶地方良种(单株),培养无性扦插种苗24万穴,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种植180亩。辐射带动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000亩。

项目主要建设内容:

(1)建立5亩种质资源库。

(2)地方品种选育,遗传、品质测定。

(3)建立10亩种苗繁育基地,完善道路、生产用房、水渠、电力等设施。

(4)搭建2亩标准钢管大棚。

(5)繁育营养钵扦插苗24万穴。

(6)新建180亩地方良种示范、采穗园。

3.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

在5―10年内,不断在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品种,加快无性扦插繁殖技术的推广,年繁育地方种苗20万穴,建立良种示范基地1000亩,使无性系良种种苗的普及率占原产地域总面积的50%以上。

五、项目实施计划

1.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布局

本项目主要完成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保护,地方良种选育、示范与推广,优化洞庭山碧螺春茶树品种结构,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品质。在洞庭东山镇建立10亩苗木培育基地,年培育营养钵扦插无性系良种茶苗12万穴,建立5亩种质资源库,可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种植120亩。

2.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预算

(1)本项目计划三年投入总资金75万元。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

建  设  内  容

完成时间

资 金(万元)

碧螺春茶种质资源基地5亩;苗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:生产用房、钢管大棚等

2006年度

15

地方品种选育;遗传、品质测定;种苗繁育;

2007年度

30

大规模种苗繁育;完成地方良种示范园180亩

2008年度

30

(2)本项目采用民间保种及企业贴补和农民政策性补贴的创新机制。

l   2006年,建立碧螺春茶种质资源基地5亩,完成苗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,生产用房及钢管大棚等,预算建设资金5万元;每年母本民间保种补贴每株500元,约需1万元;企业育种补贴按每穴补贴0.75元,茶叶购苗政策性补贴每穴0.75元,每年育苗6万穴计算,每年企业贴补及茶农政策性补贴共9万元。

l   2007年随着种质资源保护的进一步加大,2007年加快对地方品种选育及遗传、品质测定工作,需预算资金10万元;完善和扩大种质资源基地及苗圃园的建设,资金需求10万元;民间保种仍需1万元;适当扩大种苗繁育范围,培育6万穴种苗,建立6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园,种苗企业育种补贴及茶农政策性补贴共9万元。

l   2008年,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初见成效,完成3-5个优良地方品种(单株),完善和扩大种质资源基地,需建设资金10万元;民间保种需2万元;再扩建12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园,达到180亩;适当扩大种苗繁育范围,培育12万穴种苗,种苗企业育种补贴及茶农政策性补贴共18万元。

随着碧螺春茶种质资源保护的长久性和延续性,在5-10年内,建成1000亩的良种示范园,使洞庭东、西山的无性系良种种苗的普及率占原产地域总面积的50%以上。

 

3.项目建设的计划进度

2006年建立5亩小叶原种种质资源库存;完成苗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;选育20个地方优良单株; 2007年培育无性系良种种苗6万穴,建立6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园,完成优良品种(单株)遗传性和品质测定;2008年确定3―5个优良地方品种(单株),培育无性系良种种苗12万穴,建立12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园。

4.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

项目建成后,由我镇农林服务中心负责管理,联合苏州市林业站、苏州大学等单位,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,采取独立的核算和经营管理方式。通过洞庭山碧螺春茶地方良种茶的选育、培育和推广,建立洞庭山碧螺春茶种质资源库。通过无性繁殖技术的推广,不断更新和发展地方良种茶,优化洞庭山碧螺春茶树品种结构,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的质量和效益。

5.项目组建领导小组及其项目负责人

项目组建领导小组,由我镇政府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,技术负责人由苏州市林业站高级农艺师徐春明同志担任。

 

2006年10月

打印文章】 【关闭窗口】 本信息仅供参考,使用时请合适。

上一篇:已无